時代之聲,奮進之音 | 新中國外語教育發展高端論壇專題研讨發言摘要

發布者:朱貴達發布時間:2019-09-11浏覽次數:1163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回顧并總結新中國外語教育發展70年的光輝曆程,新中國外語教育發展高端論壇暨《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新書發布會9月6日在京舉行。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教授緻開幕辭,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劉利民會長,教育部高教司徐青森副司長出席論壇并講話;包括本書部分作者在内的數十位新中國外語教育的親曆者、見證者和引領者在論壇專題研讨中發言。

論壇回眸外語教育發展曆程,講述外語教育勵志故事,梳理外語教育發展脈絡,總結外語教育成功經驗,謀劃外語教育未來發展,受到多家媒體的跟蹤報道,得到外語界專家教師的廣泛關注。

論壇專題研讨由外研社總編輯徐建中主持。親曆新中國外語教育發展變遷的專家學者、院校領導、外交家與文化出版人士先後發言,從不同視角探讨新中國外語教育的曆史與現狀、成就與問題,對新形勢下外語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方向提出建議,為中國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貢獻智慧。



海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研究員 尹卓少将

尹卓少将結合自身求學經曆,強調外語教學應重視以下三點:1)外語教學要關注對年輕學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家國情懷紮根在學生心中;2)學習外語的學生一定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将其運用到分析、判别、解決重大現實問題的過程中;3)外語教學要注重讓學生學習曆史,既要學中國曆史,也要學世界曆史:全面了解中國曆史,有助于進一步強化愛國主義,學習世界史,了解國際體系的形成發展,有助于我們在國際事務中更好地為國家民族服務。


中國前駐德國大使 梅兆榮先生

梅兆榮先生從外事工作對外語人才的政治和業務要求出發,發表了對外語教學的看法。外事工作者的政治責任感、政治定力、維護國家權益的勇氣和擔當至關重要。外語學校培養的學生在和外國人的交流中有兩項任務,一是了解對方,二是宣傳自身,在這一過程中,紮實的外語能力是基礎,敢于表态、敢于擔當的政治定力更為重要,因此國際組織人才一定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在政治上要清晰明白。當下中國面臨着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國際形勢,外語教育應積極調整,提升外語學生對國際形勢的了解,培養外語人才的政治性,迎接挑戰,服務國家。


北京外國語大學 胡文仲教授

胡文仲教授指出北外是一所有着優秀革命傳統的學校,一直以來,北外堅持以國家需要為辦學方向。針對新時代國家發展需求,北外當下面臨的重要任務是培養高端外語人才,包括能夠勝任國際組織工作的人才,能夠服務政府外交等工作、服務中外文化交流的高級翻譯人才。胡教授強調高端外語人才的培養需要通過系統的、有計劃的工作來實現,如在招生環節遴選更加優質、更具語言天賦的學生,制定更加科學的專業培養方案,将學生派往國際組織中實踐鍛煉等。培養高端外語人才的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國家層面出發,制定整體的、長遠的外語教育規劃并付諸實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黃建華教授

黃建華教授對新時代外語教育的發展提出了以下見解:1)希望提高對外語工具書作者、編者的重視程度,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這一事業;2)作品外譯要有高标準,不外譯則已,隻要外譯,就必須有高水平的母語水準把關。同時,切忌急于求成,可嘗試稍譯一些具有開拓性和獨創性的内容,吸引英語母語者來翻譯我們的内容;3)外語專家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同時緻力于培養兼具高水平外語能力和先進技能技術的跨界人才,黃教授希望北外能成為這方面的先行者。最後黃建華教授對中國外語事業的蓬勃發展表達了美好的祝願。


人民教育出版社 劉道義編審

劉道義編審回顧了中國外語教育的曆史脈絡,闡述了從清末至今不同曆史時期外語教育發揮的作用。過去,外語教育更多承擔的是其工具性的作用,與外交、軍事、科技發展等需求緊密結合,而當下外語教育的人文性、育人作用得到了明确,其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立德樹人。中小學外語教育是外語人才培養的基礎階段,目前我國的基礎外語教育還面臨着許多問題和挑戰,如教育發展不平衡、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師資水平比較差等;在教學法方面需要進一步突出中國特色,研究如何提升外語教學質量;另外,基礎外語教學中如何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如何處理經典傳統與創新的矛盾等問題也需要思考,需要利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克服左右搖擺的現象。


原勞動部國際合作司司長、國際勞工組織性别平等局首任局長 張幼雲女士

張幼雲女士表達了對母校北外的深厚情誼,提出在新的時代形勢下外語教育應回歸教書育人的傳統,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的高端外語人才。她以國際組織工作為例解讀道,“家國情懷”應是更為廣泛的概念,作為一個國際公務員,愛國是前提,但并非不斷強調“我要為中國争取利益”,而是作為中國的代表參與全球治理,讓中國的國際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符合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培養家國情懷首先需要了解國情,了解中外曆史。因此,外語教育應注重培養開放性思維,古今中外,兼容并蓄;外語教育的過程應是學生進一步完善人格、塑造三觀的過程。
北京外國語大學 薛建成教授
薛建成教授就師資力量和外語人才的培養問題提出建議。針對國内師資水平發展不均衡的情況,薛教授建議北外成立全國外語師資培訓學院,目前國内教師進修機制拘泥于出國留學,應進一步發揮國内專家力量,助力師資建設。同時,薛教授指出師資培養要與複合型人才培養需求相結合,制定長遠規劃,以更好地服務國家的人才培養需求。薛教授還提到了教學中忽略“講中國故事”的現象,他強調學生不僅要了解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更要首先了解中國的情況,能用恰當的語言、流暢的邏輯表達正确的觀點。同時,薛教授也指出5G時代,外語教育也要關注人工智能發展,做好教育與技術對接。
北京外國語大學 文秋芳教授
文秋芳教授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語教育的發展曆程,總結出兩點重要的發展變化:其一,外語學界從關心個人外語教育能力轉變到關心國家外語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包括外語學習的人數和外語教育覆蓋的語種數量,還包括外語人才的質量,能否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其二,從關注外語教學到關注外語教育,一字之差體現了育人的重要性。語言不等同于課程,語言具有工具性,但課程不隻有工具性,還承擔着育人的使命。隻有明确立德樹人這一目标,外語課程、外語教育才能沿着正确的軌道發展。
中央電視台教育專題部原主任 馮存禮先生
馮存禮先生回顧了中央電視台錄制電視廣播英語課程的曆程,指出語言是國家對外交流、經濟發展的橋梁。教師、出版者、媒體人擔負着普及語言教育的職責與使命,應緊密團結,共同奮進,在促進外語學習大衆普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中央電視台通過電視普及語言教育的過程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及外研社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馮先生對此表示肯定與感謝。他同時認為《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的出版意義非凡,是“有責任心的人做了一件對國家有意義的事兒,對年輕人有意義的事兒”。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龔亞夫研究員

龔亞夫研究員從基礎教育視角解讀了外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龔先生指出,國内基礎教育仍專注于應試,我們應全面透徹地了解國外的基礎教育,如他們的人才培養方式,他們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龔先生認為當前國内外語教學仍舊沒有跳出《歐框》,但它已不符合基礎教育的目标和個人全面發展的目标,因此中國基礎外語教育任重而道遠,外語教學、育人方針都應進行本質上的變革。


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亞太出版商聯合會副主席 李朋義先生

李朋義先生分享了閱讀《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的三點體會:1)該書總結了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的發展,囊括了數十位新中國外語教育引領者的外語教學、學習經驗。鑒古觀今,以史為鏡。2)書中所含的大師之智、大學之道等對未來的外語教育具有啟迪作用,使人深感外語教育任重道遠。3)外語教育出版應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原則,堅持立德樹人;控制總量,提高質量,調整結構,提高效益,出版精品;為培養國際化人才服務;緊随互聯網、信息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發展趨勢,與技術融合發展。


南京大學 王守仁教授

王守仁教授主要闡述了高等外語教學的發展現狀。王教授指出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大學外語教學經曆了語種布局調整的起起伏伏,始終不變的是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服務國家發展目标定位的初心。高校外語課程具有應用性和學術性的雙重特色,其中公共外語更多體現工具性,專業外語和研究生教育學術性特色顯著,我們不能對高校外語教育内部差異視而不見,而應區别對待。在建設“雙一流”背景下,一流專業的建設要依托内涵更為豐富的一流學科的建設,學科優勢要轉化為專業建設優勢。另外,王教授強調跨文化教育是中國外語教育最顯著的特點,中國的一流外語人才必須具備跨文化能力,連接中外雙向融通,實現話語方式轉換,能夠講好中國故事,闡述中國立場。


天津外國語大學 修剛教授

修剛教授表示,本次論壇的召開及《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的出版,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與外研社對中國外語教育事業的貢獻,更是全中國專業外語教育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一份獻禮。修教授指出,中國專業外語教育在新中國70年的發展曆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當下以人工智能、公共外語替代專業外語等論斷,中國專業外語教育應該強調人文教育的回歸;充分重視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任務;走向全人教育,在培養外語技能的同時,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首都師範大學 隋然教授

隋然教授首先肯定了外研社出版《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的時代意義,贊揚了外研社堅守出版質量、大力開拓創新的可貴精神。随後隋教授回顧了自己的學術發展之路,指出我國近幾十年的外語教育是非常成功的,這要歸功于以北京外國語大學為代表的學校、專家及學者的巨大奉獻。而今,随着中國的崛起與外語教育形勢的變化,中國外語教育應如何發展仍值得深思,中國外語教育借鑒外國先進經驗仍必不可少。


北京外國語大學 孫有中教授
孫有中教授評價《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一書的出版堪稱中國外語教育研究的裡程碑,并從三個角度分享了他對本書的理解:1)全書視野宏闊,全面覆蓋外語教育70年發展曆程以及取得的成就;2)飽含真知灼見,邀請多位外語教育發展的親曆者親述經曆,其中傳達的外語教育人才培養智慧讓人受益匪淺;3)囊括大量珍貴史料,邀請中國外語教學70年見證者及其學生講述珍貴的發展曆史,很多是搶救性文獻,具有非常珍貴的口述史價值,對下一步研究中國外語教育70年具有重大意義。
北京大學 甯琦教授

甯琦教授表示《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一書承載着厚重的曆史,70年的維度給中國外語界留下了非常寶貴的财富,如一盞燈塔激勵我們前行。書中外交家從不同角度評價外語教育,出版人士從不同視角觀察外語教育,既總結了70年來外語教育對世界、對新中國、對中國文化現代化的貢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專家學者從學術建設角度讨論外語教育,總結并反思如何建設更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外語教育,不僅引領中國外語教育的未來,也引領着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未來。


中國人民大學 張勇先教授

張勇先教授充分肯定了《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一書出版的重要意義,他認為全國外語教師都應該了解中國外語教育的發展曆史,牢記我們來自何處,了解我們将往何處去,從而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張教授也對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外研社多年來在外語辭書出版、教材出版等方面為外語教育做出的貢獻表示肯定。

東北林業大學 喬鳳合教授

喬鳳合教授指出新時代外語人才的培養方向是培養懂政策、精外語、勇擔當、知古今、曉中外、分口徑、善溝通、易合作,有家國情懷,能夠把世界介紹給中國、把中國介紹給世界,以推進合作發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科學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為己任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外語教育要根據新形勢,培養學生外能中用,語能動人,教廣博識,育全人才,更好地為國家戰略發展與建設服務。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田兵教授
田兵教授結合自身使用外語教材、外語辭典以及接受外語教育的經曆,回顧了中國外語教育與辭典編纂的發展曆程,感謝外語界衆多前輩專家為中國外語教育做出的貢獻,對北京外國語大學為外語學習者提供的培育與支持表示感謝,并表示将在辭典編纂事業上繼續兢兢業業,以前輩專家為旗幟,為外語事業盡職盡責。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建平教研員
王建平教研員認為《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是一部講述中國外語教育70年發展的專業書籍,能讓每一位外語教研員和外語教師在了解我國外語教育發展曆程的基礎上,堅定步伐,繼往開來。當下,基礎外語教育已上升到基礎教育學科育人的高度,思考如何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外語學習中打好基礎、打好什麼樣的基礎,是基礎外語教育教研員及外語教師的責任;如何借助豐富的外部資源與力量提升專業能力,創新教學實踐,是基礎階段外語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小學外語教研室主任 蔣京麗教研員
蔣京麗教研員表示《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一書讓她真正感受到教師身上肩負的使命,作為一線教師,需要了解中國外語教育的發展曆史,學習和傳承先輩們在中國外語教育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績、積累的經驗,需要轉變角色,将自己視為教育者,在今後工作中将精神思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牢記使命,砥砺奮進,為我國外語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本書主編之一 曾天山教授
曾天山教授指出,本書是對新中國成立70年的獻禮,從曆史見證者、親曆者、研究者、受益者的角度呈現了一幅新中國外語教育發展的曆史畫卷,幫助我們了解中國外語教育的曆史發展、長遠大計與價值所在。

曾教授回顧了外語教育在中國不同曆史階段的發展情況及其為國家發展貢獻的力量,指出曆史的發展證明國家開放才能發展壯大,而開放的前提是對外聯絡,交流互鑒。從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外語和外語教育事業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強則外語強,外語強則中國強。同時曾教授也指出了中國外語教育在發展過程中經曆的幾點變化:1)從學科發展為教育;2)從專業發展向複合;3)從工具到文化;4)從個人素質到國家能力;5)從國民素養到國家形象;6)從事業到産業化。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本書主編之一 王定華教授

王定華教授表示,在迎來新中國成立 70 年之際,論壇的舉辦正當其時。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中,外語教育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為民族複興、國家富強做出了突出貢獻。在 70 年的偉大進程中,北外人也為中國改革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北外人為此深感自豪。王書記表示,當下北外正值很好的發展時期,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号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最後,王書記強調,70年峥嵘歲月隻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征途的開始,站在新的曆史坐标上,北外和全體外語教育同仁必須立足新時代,擔負新使命,發出最強音。


論壇最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黨總支書記王芳進行總結。王書記首先對《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兩位主編王定華教授、曾天山所長,以及包括多位專家學者、教育同仁、外交及文化界人士等在内的所有作者和編者表示誠摯的感謝,感謝他們不辭辛苦,共同描繪了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的宏偉畫卷,準确全面地展示了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的豐碩成果,令新一代外語人充分感受到前人砥砺奮進的曆史進程,認識到自己在新時代擔負的新使命。同時,她也感謝與會領導和嘉賓分享外語教育改革發展故事,總結寶貴經驗,提出重要建議,令外語教育人備受鼓舞,為中國外語教育指明方向。

2019 年是外研社成立 40 周年,也是改革開放 41 周年,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一路走來,外研社在外語教育專家的肯定和鼓勵下堅守初心,為中國外語教育、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未來外研社也将始終牢記國家的進步與開放是外研社發展的前提條件,中國外語教育的發展是外研社發展的根本源泉,繼續與全國外語教育工作者一道,堅守初心,擔當重任,為中國外語教育發展貢獻外研力量。

新中國外語教育發展高端論壇暨《民族複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新書發布會在與會嘉賓的智慧之聲中圓滿落下帷幕。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在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刻,本次論壇回顧中國外語教育風雨兼程、成果豐碩之來路,堅守為國為民之心,展望充滿挑戰、責任重大之前程,堅定砥砺奮進之志,為國家培養具備全球視野與家國情懷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引領航向,推動中國特色外語教育向更加繁榮的明天奮進。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