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v關于修訂2019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
發布者:劉薇薇發布時間:2020-05-25浏覽次數:1265
伟德bv文件 |
徐工院教發〔2019〕10号 |
|
伟德bv關于修訂2019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 指導性意見 |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組織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文件,是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定位的集中體現和實現途徑。為全面貫徹《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等文件精神,落實學校建設全國一流、特色鮮明的區域性應用技術型大學的戰略部署,持續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決定開展2019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性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規律,遵循知識、技能、素養相統一的原則,堅持立德樹人,突出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以“四大觀”辦學理念為引領,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産業需要為導向,以學生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為核心,以學生素養提升協調發展為目标,進一步明确培養目标、創新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厚基礎、善實踐、能創新、高素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則 (一)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進一步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頭腦,落實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建設,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學生道德素養,提升學生曆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二)科學定位,目标導向 充分開展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調研,明确專業主要就業服務面向,精準研判未來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和發展趨勢,圍繞“四大觀”辦學理念以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科學合理确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标,明确畢業要求、設計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内容,強化能力培養,确保人才需求與培養目标、培養目标與畢業要求、畢業要求與課程體系及教學内容的契合,實現人才培養由學科主導轉變為專業主導。 (三)對接标準,突出特色 統籌考慮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師範專業認證)标準、新工科建設要求以及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綜合評估等有關要求,以标準為基準,以各類評估認證為抓手,結合學校區位優勢和服務面向,全面推進專業内涵建設,切實體現“地方性、應用型”辦學特色。 (四)整合内容,優化體系 借鑒國内外标杆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成功經驗,積極吸收企業、用人單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依照真實生産過程和崗位核心能力對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整合課程,協調處理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課内與課外、線上與線下、教與學等方面的關系,提高課程的整合度和挑戰性,加強課程内容在邏輯和結構上的有機銜接,整體優化基于行動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突出學生能力培養與職業養成的有機融合。 (五)強化實踐,提升能力 完善“産學結合、研教融合、層次分明、行動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實踐教學内容,豐富實踐教學形式,拓寬能力培養渠道。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把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學科競賽、創業訓練及社會實踐等活動納入人才培養,形成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科研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 三、培養方案主要内容 (一)培養目标 各專業應圍繞學校“按照立德樹人要求,大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總體目标,确立專業培養目标。培養目标應清楚描述學生最具競争優勢的就業領域,畢業後經過一段時間(一般為5年左右)的實踐應該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能夠承擔的社會與專業責任。 (二)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是對本專業學生畢業時應該具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具體描述,是學生完成學業時應該取得的學習成果。畢業要求應逐條進行具體表述,要能有效支撐培養目标的達成,并全面覆蓋國家專業标準要求。工科專業須參照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标準确定畢業要求,其他專業可結合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或相關專業認證要求确定畢業要求。 (三)專業核心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是指一個專業中開設的能體現該專業最基本面貌、培養學生專業核心素養的課程總稱。各專業根據專業認證和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等有關要求,合理設置專業核心課程5-8門。 (四)學制與畢業條件 學制:标準學制4年,最長學習年限6年。 畢業條件:修滿人才培養方案規定學分;取得至少4個創新創業實踐學分;體質健康測試合格。 (五)學位及授予條件 學位:本專業授予的學士學位。 授予條件:《伟德bv學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相關規定。 (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平台、專業教育平台和實踐教育平台組成。按課程屬性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必修包括通識必修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三個模塊,選修課包括通識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兩個模塊。 1.通識教育平台 通識教育平台由通識必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兩類組成。 (1)通識必修課 通識必修課是指各專業學生均需修讀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類、形勢與政策、軍事理論、大學體育、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類、大學語文類、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 ①思想政治理論類。按照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執行,除理論教學外應設置不少于2個學分的實踐教學。 ②形勢與政策。在第一至八學期開設,每學期不少于8學時,課程學分統一記在第八學期。 ③軍事理論。在第一學期開設,具體開設要求按照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執行。 ④大學體育。所有非體育類專業學生必修。第五、六學期所修的體育課,學分統一記在第六學期。 ⑤大學英語。所有非英語專業學生必修。 ⑥計算機基礎類。所有非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必修。人文社科類專業建議開設大學計算機或Office高級應用;理工科類專業可結合專業需要選修不同的信息技術及程序設計課程。 ⑦大學語文類。除人文學院相關專業外其他專業應在大學語文和應用寫作課程中選修一門。 ⑧其他。所有專業必須開設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音樂素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教育課程。 (2)通識選修課 通識選修課程主要分為自然科學類、人文與社會科學類、藝術類、體育健身類、創新實踐類等課程模塊。所有學生需選修的通識選修課程學分原則上不低于8學分,通識選修課程面向所有學生開放,原則上應跨學科選修。建議根據本專業認證要求選修有關課程。通識選修課在第二至七學期開設。 2.專業教育平台 專業教育平台由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組成。 (1)學科基礎課 學科基礎課程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本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課程,是學生今後專業學習發展的基石,應充分體現學科的基礎性、系統性、學術性、拓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職業适應能力。建議各學院按學科大類設置學科基礎課。學科基礎課一般在第一至四學期開設。 (2)專業必修課 專業必修課需在覆蓋本專業知識體系核心内容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目标和專業特點。課程設置應圍繞主要知識點對課程進行整合,削枝強幹,注重社會需求,突出專業的基本訓練與職業能力培養。所有專業均應開設專業導論課。 (3)專業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應根據本專業學科優勢和行業企業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專業技能訓練或專業職業能力拓展等方面的現實需求,靈活開設專業選修課或微專業課程群,增加學科前沿講座類、研讨類、創新創業類課程或專業技能訓練項目。 專業選修課程需在關注學科專業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注重反映我校特色和行業、社會需求。專業選修課一般在第五至七學期開設。 3.實踐教育平台 主要包括軍事技能、科技創新實踐、認識實習、生産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社會實踐、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類課程。 各專業應建立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融合,推進基于項目的教學改革。結合核心課程或課程群,理工、藝術類專業至少安排3個綜合性課程設計或綜合實訓;文經管類專業至少安排3次學年論文或社會調查等。 (1)各專業可根據培養目标和規格要求自主開設認識實習、生産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社會實踐、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訓等課程。 (2)工科專業建議開設不少于1個學分的金工實習或電子工藝實習課程。 (3)畢業設計(論文)應根據國家專業質量标準或認證要求合理确定實踐周數,原則上不少于12周。 (七)學分安排與學分計算 1.學分安排 (1)總學分要求: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專業總學分原則上不超過160;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專業總學分原則上不超過165,“專轉本”(3+2)各專業不超過80學分。合理分配各學期學分,合理安排課程考核形式。 (2)實踐教學累計學分要求:人文社科類專業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比例不低于20%,理工類專業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比例不低于25%。 (3)學分結構比例:應滿足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2018)、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或相關專業行業标準等要求。 2.學分計算 學分計算的基本原則是:理論教學課程(含課内實驗)16學時計1學分,獨立設置的實驗32學時計1學分,課程設計、實習、綜合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等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每周計1學分。大學體育144學時,計4學分。軍事理論36學時,計2學分;軍事技能訓練時間2-3周,計2學分。最小學分單位為0.5學分。 四、組織實施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各學院應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成立由院長牽頭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部署、組織、協調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抽調骨幹力量,廣泛開展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調研,明确專業主要服務面向;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論證與修訂,及時分析、研究和解決修訂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确保修訂工作的順利進行。 2.更新觀念,準确定位。要領會、吸收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案、新成果,及時更新人才培養觀念,科學規劃人才培養過程。在科學分析行業企業對本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的基礎上,依據地方産業需求和學校辦學定位,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和學院優勢資源,找準人才培養定位,科學合理确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标與畢業要求,根據崗位核心能力系統構建基于現實生産過程的行動導向課程體系。 3.深化改革,體現特色。在确保滿足本科人才培養規格的基礎上,應全面深化教學改革,整合教學内容、更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優化課程體系。各專業的課程設置應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和學校、專業辦學特色,徹底解決課程内容陳舊、分割過細等問題,鼓勵校企共建企業課程;杜絕因人設課等情況的出現,構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為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4.集思廣益,嚴格把關。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各學院要充分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吸收兄弟院校和用人單位的專家學者參與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開展培養方案的研讨、論證。在修訂過程中要合理分工、責任到人,構建專業負責人、教學院長、院長三級審核機制,确保培養方案的科學、嚴謹、可行。 5.強化管理,提高質量。為加強課程建設和管理,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研究水平,所有專業核心課程均應組建課程教學團隊。課程教學應充分貫徹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等文件精神,充分發掘課程蘊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做大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五、本意見由教務處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伟德bv 2019年4月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