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v“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

發布者:劉薇薇發布時間:2020-05-25浏覽次數:1616

伟德bv文件

徐工院教發〔201933


伟德bv“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

實施意見(2019-2021年)

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及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号)、《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号)、《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18号)和《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号)等文件要求,全面推進學校建設全國一流、特色鮮明的區域性應用技術型大學的發展戰略,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學校決定全面啟動“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工作。現就“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建設目标

1.提升專業内涵,建設一流專業

按照“契合應用需求、對接行業标準、突出理實合一、塑造雙師素質、融通校企文化”的理念,緊密對接徐州市支柱産業與戰略新興産業,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明确專業服務面向,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加大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力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内容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積極推進新工科、新文科建設,支持建設信息技術(大數據)、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戰略新興産業、社會服務産業密切相關的新專業、徐州市特需專業,服務徐州及淮海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鼓勵其他優勢專業積極接受相關國際認證或國際實質等效認證。到2022年,建設6-10個特色優勢專業(群),打造6-10個契合新産業需求的專業,力争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3-5個、省級一流專業10-15個,新增通過國際認證專業3-5個,2個師範類專業通過師範類專業認證。實現專業建設水平與影響力、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的全面提升。

2.深化課程改革,打造一流“金課”

按照“優化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模式、強化能力培養、凸顯兩性一度”的原則,依據行業企業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切實需求,構建基于生産過程的行動導向課程體系,科學設置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等,強化學生能力培養與職業素質養成。以專業核心課、學科基礎課、通識教育課為重點,加大課程教學改革,明确課程目标及其對專業畢業要求的支撐,強化基于崗位核心能力的課程内容整合,将科學研究新進展、實踐發展新經驗、社會需求新變化納入課程教學。積極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改革,推動信息技術、虛拟仿真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慕課、微課等網絡資源服務課程教學,構建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校企合作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的系列課程資源,推動優質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遴選一批精品課程,打造一批有較強影響力的具備“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到2022年,建成“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課程2-3門、省級一流課程10門以上、 校級一流課程50門左右;引進部分優質MOOC課程,帶動學校課程建設整體水平的提升,形成符合學校辦學目标定位,結構合理、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課程體系。

二、建設内容

1.一流專業

強化頂層設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端正學生理想信念、培養學生專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學生适應社會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與專業建設水平的根本标準。進一步落實“四大觀”辦學理念,從人才培養目标、課程體系、課程資源、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教學平台、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系統推進專業綜合改革。注重打造優勢特色,突出學生基于職業拓展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切實提高專業内涵與辦學水平。

1)培養方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标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标準、師範專業認證标準、新工科建設标準等有關要求,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标、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确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标,明确畢業要求、設計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内容,強化能力培養,實現人才培養由學科主導向專業主導轉變。 2)課程建設。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建設五大“金課”為抓手,依托課程教學團隊,優化知識體系、更新課程内容、改進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3)實踐教學。完善“産學結合、研教融合、層次分明、行動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專業特點制定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社會實踐、專業綜合訓練、畢業論文(設計)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質量标準,強化教學過程規範與質量評價,突出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培養。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加強實驗示範中心、實習基地等實踐教學平台建設,深化校企合作,推進協同育人模式改革,促進資源整合與開放共享。

4)項目建設。加強教學團隊、教學名師、服務地方産業行業的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實踐教學平台、規劃教材、教學改革項目等與專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建設。

5)成果培育。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整合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成果及資源,聚焦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教學前沿問題,深入挖掘内涵,注重擴展融合,培育教育教學成果。同時要注重優秀成果在校内外的推廣應用,充分發揮優勢特色專業的引領示範作用,促進學校專業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

6)接受認證。專業認證具有産出導向、學生中心和持續改進三大基本理念,反映了當前國際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對于引導和促進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保障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各專業要對照專業認證标準,在推進一流專業建設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接受認證。

2.一流課程

着力于引導廣大教師按照“以學生為中心”、“強化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以現代教學理念為引領,以教學内容優化為核心,以教學模式創新為手段,以研究型教學團隊建設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線下和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為重點,打造一批具有“兩性一度”的一流課程,全面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線下一流課程建設應注重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主渠道、主戰場作用,以課堂面授為主,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重點,重塑課程内容,創新教學方法,煥發課堂生機活力。線上一流課程建設以優質在線開放課程為依托,注重在線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推廣,服務學生個性化學習。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應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特别是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安排20%—50%的線上教學時間,通過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的有機融合,取得明顯改革成效和教學效果。社會實踐一流課程應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标,通過“青年紅色築夢之旅”、“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等教學活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培養學生認識社會、研究社會、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1)課程思政。将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結合課程實際,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重點、融入載體、教學方法等,同步制作新課件。将價值導向有機融入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過程中,不斷增強“四個自信”。

2)課程内容。以學習産出為導向,科學确定課程目标,明确課程對培養目标達成度的貢獻,細化課程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教學目标與任務。分析課程教學現狀,适當提高課程難度和挑戰度,依據學科前沿動态與社會發展需求動态更新教學内容,凸顯課程的高階性、創新性。開展課程教學達成度評價,并依此對課程進行持續改進。

3)教學模式。主動适應高等教育的新形勢,大膽改革傳統的教學形态,廣泛開展探究式、個性化、參與式教學,推行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強化教學形式的先進性和互動性。利用網絡教學平台和在線開放課程,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學。加大學生學習過程考核,多元評價學生學習效果。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協作性學習。

4)教學資源。重視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着力建成一批省級、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注重教學資源積累,建設一批優質的課程庫、試題庫等,形成以知識點為中心,完整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上線課程平台,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積極引入外部資源(包括行業、企業、其他高校等),通過多種形式的協同育人将育才與育人有機結合,提高課程的實踐性和創新性。鼓勵教師編寫符合教學要求、具有學校特色的高水平教材。

5)教師團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着力培養一批德業雙馨的師德楷模。促進教學科研相融合,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課程負責人和各級各類名師。強化團隊建設,努力構建一批政治過硬、業務精湛、育人高超、技術娴熟,有大胸懷、大境界、大格局的教學團隊。

6)課程研究。在深入研究、分析同類課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科學規劃課程建設方案。以問題為導向,破解課程教學中的“難點”和“痛點”,着力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加強課程建設經驗總結,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學校課程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三、建設要求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雙萬計劃"是國家一流本科建設的具體行動,是推動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的核心工程。積極響應國家"雙萬計劃"是落實全國教育工作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精神、促進學校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各學院應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成立以院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建設管理小組,做好規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工作。要充分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确保全員參與,真正做到讓課程優起來、教師強起來、學生忙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更新觀念,準确定位。要認真學習、領會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案、新成果,及時更新人才培養觀念,依據地方産業需求和學校辦學定位,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和學院辦學實際,找準人才培養定位,科學合理确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标與畢業要求,依據崗位能力需求系統構建基于現實生産過程的行動導向課程體系,形成獨具特色的專業優勢。

3.深化改革,體現特色。在确保滿足本科人才培養規格的基礎上,應全面深化教學改革,一體化推進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基地建設、師資建設、資源建設、國際交流和社會服務。探索對接“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大力推進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推進産教融合、協同育人以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增強辦學實力,提升辦學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引領性、标志性的專業、課程。

4.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各學院應對照國家"雙萬計劃"遴選條件做好本學院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工作的統籌規劃,制定學院的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方案,明确建設重點,組織骨幹力量加強内涵建設,确保取得預期成效,為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與一流課程申報打好基礎。

四、支持保障

1.為保障學校“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工作的有序推進,學校将劃撥專項經費,以立項的形式資助打造一批一流專業與一流課程。建設經費專款專用、分期撥付、定期檢查,嚴禁挪用。

2.校級一流專業建設周期3年,省級以上按上級文件執行。在建設周期内,學校給予校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每年5萬元專項資助,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每年10萬元專項資助,國家級專業建設點每年30萬元專項資助。

3.校級一流課程建設周期3年,省級以上按上級文件執行。在建設周期内,學校給予校級一流課程每年1萬元專項資助,省級一流課程每年3萬元專項資助,國家級一流課程每年5萬元專項資助。

4.如期完成建設任務,正式獲批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的,學校将依據教學項目獎勵辦法另行獎勵。

五、項目管理

1.獲批立項建設的一流專業與一流課程均采取項目負責人制管理。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實施項目建設,承擔相關責任。一流專業的負責人原則上應具有教授職稱,一流課程負責人原則上應具有副教授職稱或博士學位并承擔該課程教學工作3年以上。

2.學校對項目進行過程管理。每年通過中期檢查、階段評審、後期增補等方式對項目進行監督、管理、激勵。通過階段評審的學校将予以持續資助;對檢查不合格的項目自動終止,并在已有一定建設基礎但前期未納入建設點的項目中擇優增補;對實施不力、缺乏實效的項目,将暫停經費資助并延期一年整改。整改後仍不合格的将予以撤項并取消項目負責人3年内申報各級各類教學項目和教學評獎的資格,并在撤項當年年終教學考核中扣減學院相關績效分。

3.學校将組織專家對項目實施進行全面評估,統一組織結題驗收工作,重點考察項目的實踐推廣效果,尤其是項目建設前後效果的對比,促進項目推廣與應用。

4.學校将在政策和經費上對各級“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予以全面支持,對相關成員在進修安排、教學資源配置、相關評優評先中予以政策傾斜,切實保障各項建設任務順利完成。

伟德bv

20191218

伟德bv院長辦公室

20191224日印發




Baidu
sogou